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公积金指的是什么意思(公积金能否视为收入?)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21 02:20:10    

公积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五险一金”中的那“一金”。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对等缴存的长期住房储蓄。

公积金的金额分为由单位缴费部分和个人缴费部分两部分组成。单位缴存部分出资由单位承担费用,个人出资直接从个人工资中按照相应比例扣除。公司和个人的缴费比例一般按1:1的比例缴纳,统一存放公积金中心。公积金缴存比例是在个人缴存基数的5%-12%之间,每个单位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比例。随着公积金政策的逐步放开,公积金的用途不再局限于住房贷款,也可以自由提取或一次性全额提取。

那么,公积金能否算作个人收入呢?

为了统一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保证国家对工资进行统一的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有利于编制、检查计划和进行工资管理以及正确地反映职工的工资收入,国家统计局于1990年1月1日发布了《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对工资组成进行了统一标准。并且提出: 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各种合营单位,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在计划、统计、会计上有关工资总额范围的计算,均应遵守本规定。也就是说,体制内机关事业单位都要遵守工资总额组成规定的认定。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工资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一共六部分组成。其中,并没有提到住房公积金。因此,严格来说公积金是不能算是个人工资收入的。但是,公积金的特性,又决定了公积金具有不同的属性。住房公积金,其主要目的是为缴存公积金的个人支付住房贷款,可以视作单位给予个人的一种福利,它也可以看作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只不过它只能用于相对特定用途上。

正常情况下,公积金是按月代扣缴存至个人公积金账户的。不管是单位缴纳的,还是个人缴存的公积金,将来缴存公积金所产生的本息收入都将由个人获取。当然,按照现行规定,只有符合一定条件个人才能进行提取。比如,职工离休、退休,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户口迁出或出境定居等,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才能返还职工个人。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公积金政策的完善,现在公积金的提取范围是越来越宽。现在租房之后也可以用公积金缴纳房租,申请银行的商业按揭抵押贷款也可以使用公积金,房屋装修也可以用公积金进行支付装修款。

体制内公积金一般是算作工资收入的。典型的例子就是,笔者每年组织单位市管干部填报《个人事项报告》,其中工资收入栏目中明确备注,住房公积金要填写单位缴存和个人缴存部分。仅此一项,作为市管干部,单位和个人年度缴存比例各12%,以笔者所在单位市管干部平均缴费基数计算,全年换算下来,一个处级干部大概在26000元左右。如果个人不申报,将会被追责的。但是因为此项收入个人暂时无法领取,所以不少市管干部计算个人工资收入时,每次都会质疑自己一年没有收到那么多工资。

因此,公积金从严格定义上讲,不算是工资收入一部分。但是又因为其特性,决定了公积金必将是个人工资收入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在体制内工作的人员,更是如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