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0 10:07:00
汉语成语中有一个成语叫三教九流,三教指的是儒、佛、道,三大传统宗教。而这九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学术流派的总称,指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农家、名家、墨家、纵横家 、杂家。《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同时九流在古代还可以是社会人群的划分,又分成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三类。上九流皆是些帝王、圣贤、文人一类,地位在福建时期都较高。而中九流便是医生、书圣、僧一类,相对来说不算特别低,其中下九流的身份地位最低。这词在古代并不是什么好的比喻,他们经常被人看不起,当然,也没有印度种姓制度那般低贱。
不过中国还有句话叫风水轮流转,三种职业在古代被人看不起,到了现在便是十分热门且富得流油的职业。首先第一个优伶,现在多称之为伶人,一般指的是具有身段本事突出的演艺人员。在古代汉语中,优指的是男演员,而伶指的是女演员,现代的伶人则常常通指戏曲演员。
优伶大多含义其实跟人们常说的戏子属于一类,它们是奴隶制的产物,是作为统治者娱乐工具而产生的。开始面向大众是在秦汉之后,但他们的地位依然不高,清朝时期同样如此。甚至于戏子的地位低下到一度不如娼妓,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娼妓有可能通过婚姻改善自己的地位,但对于伶人不行。
为了不通婚,他们只能内部解决婚姻,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了清朝灭亡。而到了近代之后戏子可以说是十分赚钱的行业,前段时间,不还有一位明星被爆片酬高达一亿。虽说不是所有人都有她这样高的片酬,但动不动上千万的也大有人在,真可谓说得上是富得流油。
第二个剃头师傅,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轻易剃除。所以古代往往都是留一头长发,《诗经》记载:予发曲局,薄言归沫。便是当时的理发主要是沐发和梳理修饰,汉代之后便有专门的理发师,宋代的理发业是比较发达的。还有专门制造理发工具的作坊,元明理发更为普遍。
清朝算是理发师发展较好的时候,空前发展,因为统治者要求男子一律剃发梳辫。值得注意的是,理发师在当时也算不得什么好职业,身份较低。不过到了辛亥革命之后,理发师的地位才逐渐上来,而三十年代发型技术传入中国,理发这一行发展越来越好。到了现在,理发师可以说是十分赚钱的一个职业,普遍人变换发型更是常事,动辄上百上千。
第三种清朝的吹拉弹唱,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人在清朝主要是干些丧葬嫁娶的活儿。现在不同的是,干丧葬嫁娶的费用可不低,而学习音乐乐器还成为了一种潮流。以前是为了生计所学,现在是有点钱的都会送自家孩子去学,就希望培养出下一个朗朗。钢琴、小提琴、古筝的兴趣班办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收费还都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