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5 08:20:53
开头的作用有这么几种,总领全文,开篇点题,奠定情感基调,引出下文,铺垫,设置悬念这六种,那你遇到一篇文章到底写哪一种呢?
有同学说,我全写上,对不起,全写上就等于告诉阅卷老师,我不会,我瞎写的,印象分一下子就下来了。这些概念到底啥意思,必须搞明白。
这个很好判断,就是你看后边儿整篇文章都在写这个第一句话的内容,那这个就是总领全文。比方说朱自清先生的《春》,他的第一句话“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而这后边儿整篇文章都在写这么个春天的事儿,所以你就知道这句话是总领全文,那有没有有些开头他不是总领全文的呀。也有,比方说《桃花源记》的第一句“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他就是讲了这个人是打鱼为生的,那后边儿全都在写桃花源,那是不是在写这个人打鱼呢?不是,所以这个就不是总领全文了,那就不要写总领全文。
就是一下子告诉你这个文章写的是啥,比方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告诉你我这文章写的就是沧海,这就是开篇点题。
什么是基调?基调就好像有一首曲子,这个曲子的基调,它到底是肃穆的呀,是活泼的呀,是欢快的呀,还是悲伤的呀?这个就叫做基调。鲁迅先生的《故乡》的开头说“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2000余里,别了20余年的故乡去”,你看这句话,你就觉得“噢,好冷啊”,有一种孤独、忧伤、惆怅那样一种感觉。这就是为全文奠定了基调。
这个更好理解,就像钩子一样,把这个下文给勾出来,这个就叫引出下文。“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下面就开始写英雄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这个就叫引出下文。
铺垫这个东西,如果不理解的话,我把它翻译一下,就是打基础,打地基是为了盖楼,做铺垫是为了说后边的事儿,所以但凡是遇到说前面的事儿,他是为了说后边,这个就叫做铺垫。比方说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他说了一句父亲是一个胖子,他为什么要说父亲是个胖子呀,他是为了写后边儿这个父亲在爬上月台的时候是多么的艰难,多么的蹒跚,那个背影看起来多么的让人心疼。所以写胖子是为了写让人心疼唉,这个就叫做铺垫作用。
悬念就是吊你的胃口,就是设置一些未知的东西,比方说《紫藤萝瀑布》的第一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那为啥停住了脚步啊?这你不知道?那你得往下看,这个就是设置了悬念。再比如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怎么突然来了一阵歌声啊,这咋回事儿啊?你就被吸引着,不由得往下看,但凡是遇到未知的,吊你的胃口啊,都叫做设置悬念。